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3)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18-02-07   浏览量:2212  
  
  【颁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释〔2018〕1号
  【发布日期】2018-02-06
  【实施日期】2018-0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3)
  (2017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6次会议通过)
  十、相关民事争议的一并审理
  第一百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第一百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决定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或者案件当事人一致同意相关民事争议在行政诉讼中一并解决,人民法院准许的,由受理行政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发现行政案件已经超过起诉期限,民事案件尚未立案的,告知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民事案件已经立案的,由原审判组织继续审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民事争议为解决行政争议的基础,当事人没有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一并解决民事争议。当事人就民事争议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并已立案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行政诉讼的审理。民事争议处理期间不计算在行政诉讼审理期限内。
  第一百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予准许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其他渠道主张权利:
  (一)法律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
  (二)违反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规定或者协议管辖约定的;
  (三)约定仲裁或者已经提起民事诉讼的;
  (四)其他不宜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情形。
  对不予准许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一百四十条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不另行立案。
  第一百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在调解中对民事权益的处分,不能作为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
  第一百四十二条   对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应当分别裁判。
  当事人仅对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诉的,未上诉的裁判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案卷一并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未上诉的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第一百四十三条   行政诉讼原告在宣判前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行政诉讼原告撤诉,但其对已经提起的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第一百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应当按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的标准分别收取诉讼费用。
  十一、规范性文件的一并审查
  第一百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的,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审查。
  第一百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第一百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在对规范性文件审查过程中,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不合法的,应当听取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意见。
  制定机关申请出庭陈述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行政机关未陈述意见或者未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不能阻止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
  (一)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范围的;
  (二)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的;
  (三)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未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公开发布程序,严重违反制定程序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情形。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应当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人民法院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机关。
  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向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提出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建议。
  规范性文件由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向该规范性文件的主办机关或者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
  接收司法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司法建议之日起六十日内予以书面答复。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立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
  第一百五十条   人民法院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应当在裁判生效后报送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备案。涉及国务院部门、省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司法建议还应当分别层报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一百五十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认定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认定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十二、执行
  第一百五十二条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调解书,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赔偿、行政补偿或者其他行政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拒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一百五十三条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规定。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五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调解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的,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第一百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申请执行其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二)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
  (三)申请人是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四)被申请人是该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
  (五)被申请人在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催告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六)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七)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应当提交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
  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行政机关对不予受理裁定有异议,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   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行为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一百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行政裁决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六个月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行政裁决,参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规定。
  第一百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或者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第一百六十条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七日内由行政审判庭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
  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定前发现行政行为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并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
  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
  第一百六十一条   被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二)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三)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四)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行政机关对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
  十三、附则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2015年5月1日之前作出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一百六十三条   本解释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9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19379 second(s) ,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