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评议与宣判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20-12-02   浏览量:661  
  


  一、合议庭评议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经过评议后作出判决。这里的合议庭评议,指审理该案的合议庭成员,是指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进行集体研究,交换意见,最后对案件的处理形成决议的过程。

  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充分考虑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构成何罪,有无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应否处以刑罚、判处何种刑罚,附带民事诉讼如何解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如何处理等,并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评议由审判长主持,如果意见不一致,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参加评议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应当在评议笔录上签名。一般情况下,合议庭经过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但是对于疑难、复杂和重大案件,合议庭成员意见分歧较大,难以对案件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二、宣告判决

  宣告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判决予以宣布的诉讼行为。宣告判决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庭宣告,即在合议庭经过评议并作出决定后,立即复庭由审判长宣告判决的结果。另一种是定期宣告,即合议庭不在审判的当天宣判,而是另行确定日期宣告判决结果。定期宣判,一般是由于案情重大复杂,或庭审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合议庭一时难以作出判决,可以另行指定日期,待判决作出后,再行宣判。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无论是公开审理的案件,还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理过程不对外公开,但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

  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未到庭的,不影响宣判的进行。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七条  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

  第二百四十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充分考虑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构成何罪,有无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应否处以刑罚、判处何种刑罚,附带民事诉讼如何解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如何处理等,并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条  合议庭成员应当在评议笔录上签名,在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上署名。

  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第二百四十八条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未到庭的,不影响宣判的进行。

  宣告判决结果时,法庭内全体人员应当起立。







· 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辩论

· 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举证、质证

· 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出庭作证

· 不起诉制度概述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201434 second(s) ,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