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诉讼离婚的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21-02-04   浏览量:1277  

  


  诉讼离婚,也称裁判离婚,是指夫妻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或判决而解除其婚姻关系的一项离婚制度。诉讼离婚制度有下述特征:

  第一,诉讼离婚有着法定的必要条件,即“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也必须执行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以此为据裁判是否许可当事人离婚。

  第二,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对争议处理起主导作用,它要对当事人提出的离婚请求和理由进行审查,是否准予离婚取决于人民法院的依法裁量,它既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也可以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请求。

  第三,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调解和判决,在发生法律效力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和判决书中所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依另一方的申请予以强制执行。

  诉讼离婚的适用范围是:

  (1)夫妻一方要求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

  (2)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但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的;

  (3)属于法律所承认的事实婚姻,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达成协议,请求解除事实婚姻关系的。

  理解诉讼离婚制度,实践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诉讼离婚与诉讼外调解的关系。诉讼外调解,其依据来源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这种调解属于民间性质。“有关组织”在实践中一般是当事人所在单位、群众团体、基层调解组织等。由这些组织进行调解,符合当事人的非讼心理和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习惯,易于当事人认可和接受。也由于调解人一般对当事人的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做好思想开导工作,缓解夫妻间的矛盾,有助于妥善、及时地化解离婚争议。

  对于离婚纠纷,诉讼外调解并不是当事人要求离婚的必经程序,也不是诉讼前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在接受调解后随时退出调解。调解前不能“强拉硬拽”,调解中也不能“强加于人”。

  (2)诉讼中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适用调解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当事人草率离婚,以及在双方当事人不能和解时,有助于平和、妥善地处理离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婚姻生活中,双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和纠葛,有时逞一时之气,就会使矛盾扩大,冲突变得激烈,由此,一些尚未达到不能共同生活程度的婚姻当事人也要求离婚。由法院进行调解,可以促使双方当事人平息怨恨、减少敌对,对自己的婚姻状况和今后的生活进行充分的考虑,珍惜自己与配偶的婚姻关系。即使调解和好不成,双方还是坚持离婚的,也可以调解离婚。调解离婚有助于解决财产和子女问题,由此而达成的调解离婚协议,双方当事人一般都能自觉履行。当然,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当事人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也不是无原则的,而应当本着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协议离婚的具体程序

· 离婚冷静期制度

· 协议离婚及其条件

·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及效力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216215 second(s) , 6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