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民法典第1条)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22-11-16 浏览量:1138
《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了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即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一、立法宗旨
(一)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民事责任的承担者。民事主体享有广泛的民事权益,必须得到法律保护。在现代法治体系中,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基本法,是私法领域落实宪法人权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律。《民法典》在总则编第五章具体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包括各种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益。人身权方面,规定了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方面,规定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投资性权利。《民法典》总则编之后的各编,实际上是按照财产权利、合同权利、人格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继承权利、侵犯权利责任为顺序的逻辑展开。因此,《民法典》是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私权领域的权利宪章,使宪法保障人权的规定在私法中得以落实,体现了国家保障和发展人权的价值取向。
(二)调整民事关系
民事关系是民事主体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一种社会关系,经法律调整后,也叫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利益。民事义务,是义务人为满足民事主体权利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或合同负担。
《民法典》调整民事关系,核心是调整权利义务关系。调整的基本理念,一是强调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般而言,当事人一方享有权利,另一方必然负有相应义务,权利和义务往往同时产生、变更和消灭。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离开民事义务就无所谓民事权利,权利内容要通过相应义务表现,义务内容则由相应权利限定。二是通过规定民事责任落实对正常民事关系、合法民事权利的保护。
(三)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法是社会秩序的依靠,解决社会秩序问题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法律义务、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加以解决,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设定法律规则厘定、维护社会秩序是其职责和使命。《民法典》所规定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合同依法成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责任等条款,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定海神针、坚强支柱。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经济秩序的制度供给者和维护者。《民法典》以私法“基本法”形式反映和巩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并通过确认和规定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所有权保护制度、合同自由制度以及法律行为效力、民事责任等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立市场规则,促进公平正义,制裁违法行为,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民法典》编纂的重要使命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典化,将四十多年来改革成果制度化、体系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法治基础。编纂《民法典》,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成果进行总结,也是为我国社会良性有序运行和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更是为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法治基础。
(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共同价值,是法治建设的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本身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不具有规范效力和强制约束力,因此必须入法入规。《民法典》通过规定诚信、公序良俗、平等、合法等原则,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制度,发挥民事法律对民事活动、公共秩序、民事权利行使等的规范、引领、保护作用,对于强化规则意识、引领社会风尚、维护公共秩序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所建立的保护产权、维护契约、意思自治、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所倡导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严格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所规定的人格权保护、英雄烈士保护等制度,对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法依据
《宪法》是规定国家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等法律规范的总和。其特点在于它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部门法的依据。我国亦不例外。《宪法》是制定《民法典》的依据,同时 《宪法》的某些规定直接构成民事法律规范的渊源。比如《民法典》物权制度,直接依据《宪法》规定的土地制度、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制度,直接源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宪法》条文。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